台湾高龄人口快速增加,肌少症成为隐藏的健康危机!肌少症不仅仅是肌肉量渐少问题,背后常伴随走路迟缓、行动吃力、握力下降、体重减轻、反覆跌倒等衰弱症状,严重恐造成长者晚年失能、疾病预后差。
国内65岁以上长者肌少症盛行率男性为23.6%,女性为18.6%。据统计,50岁以上静态生活型态者,每年约以0.5~1%的速度减少肌肉量;根据荷兰2013年发表的研究,仅卧床休息5天就会导致约1公斤的肌肉组织丢失。
「微肌」风暴袭击,健康老化前途堪忧
造成肌少症的主要原因,包括运动神经煺化、相关荷尔蒙的减少(如生长激素、睪固酮、类胰岛素增长因子等)、蛋白质合成速率下降、营养供给不足、久坐少动等。
值得注意的是,肌肉流失过程,脂肪组织也会慢慢的堆积!研究发现,30~60岁每年减少约0.23kg肌肉,但脂肪量却增加约0.45kg。这种肌肉质量减少与身体脂肪增加的状态被称为肌萎性肥胖(sarcopenic obesity)。
医师表示,若肌肉流失的银发族群同时存在于肥胖问题,对健康会产生加乘的负面影响,恐加快老人家身体失能率、罹病率与死亡率上升。
目前,国人平均健康余命为71.2岁,远赶不上平均寿命的80.7岁,也就是说,在人生最后近10年间,都必须饱受卧床及身心疾病之苦。因此,维持良好的肌肉量是健康老化的开始。
3大微肌饮食型态,加速肌肉流失
医师指出,预防肌少症必须先从如何延缓肌肉流失做起。董氏基金会于今年访谈近50位50岁以上长者,分析发现,导致老年人肌少症发生的饮食型态有3种。
微肌饮食习惯1 粗茶淡饭
多数老人家觉得随着年纪增加、活动量减少、胃口不好、三高忌口等因素,担心蛋白质吃的多,也会伴随着饱和脂肪的摄取,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。因此,饮食多偏清淡,尽量不吃肉,以全谷杂粮、蔬果为主,觉得这样才养生。
微肌饮食习惯2 挑软的吃
医师说明,上了年纪的长辈常因牙口不好,总是避开需要花力气咀嚼的食物,尤其肉类,而多摄取容易咀嚼消化的淀粉类食物。若真的要吃肉类,也会选择质地、口感较软的肥肉。
微肌饮食习惯3 三餐不定
刚步入50岁的银发族,自觉新陈代谢变慢、担心三高及体重控制,认为少吃才不会造成身体负担,如果肚子不饿,索性略过一餐;又或者煺休独居在家,因为怕麻烦选择不吃,或煮碗清汤麵、吃剩菜剩饭等随便打发一餐。
医师指出,长期不重视营养摄取,或有偏食习惯的长者,愈容易因为热量摄取不足、营养不均衡,尤其是缺乏製造肌肉原料的蛋白质,出现肌肉量大幅减少的微肌现象,让肌少症不知不觉找上门!
解除微肌现象 摄取蛋白质3项原则
普罗大众都觉得年纪大、活动少,热量与蛋白质摄取应该要下降。医师说,这个迷思需要被打破!事实上,预防肌肉量流失是需要蛋白质的帮忙。为确保摄取的蛋白质,能更有效被利用于促进肌肉合成,建议摄取3项原则。
存肌本饮食原则1 改变烹调方式就能吃得下
银发族普遍会遇到咀嚼、吞嚥等牙口能力煺化问题,容易养成只吃脂肪较高的控肉、肉燥等。建议可选用肌肉纤维较短、较容易咀嚼的鸡肉,连牙口不好的人也可以方便食用。亦可改变食物质地,例如,将鸡腿切丝、鸡里肌绞肉等来烹调;另外,可加入豆腐、胡萝蔔、洋葱、鸡蛋等软质食物,让长者更容易吃得下。
存肌本饮食原则2 热量及蛋白质要吃得够
医师提醒,在热量摄取不足的情况下,即使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对维持肌肉量仍是无效,所以,每天应摄取足够的热量及蛋白质。银发族每天应摄取「豆鱼蛋肉类」食物6份,且平均分配三餐中摄取。若偶尔想到才一次吃很多,超出身体合成肌肉所需要的量,可能会在体内转化成脂肪,造成肥胖发生。
存肌本饮食原则3 多白肉、少红肉才是吃得对
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(FAO)评估发现,牛奶、鸡蛋与鸡肉为食物主要优质蛋白质来源,其胺基酸组成比例佳、易为人体消化吸收。医师表示,作为高血压辅助饮食的「得舒饮食」,实行原则也是多白肉、少红肉。
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建议,若要预防癌症,一週煮熟红肉食用量不应超过350~500g;世界卫生组织亦表示,每天摄取100g红肉,大肠癌的风险可能会增加17%。
医师进一步解释,因为红肉裡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,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。对于想预防肌萎性肥胖发生的长者,应优先挑选脂肪较低、蛋白质较高的鸡、鱼等白肉类。
除了每天摄取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外,医师也建议,要维持良好的肌肉量,最有效的方式是饮食与运动,两者缺一不可。唯有解除「微肌」问题,才能存好健康老化的肌本!